close

  “世界上最遠的距離,是我和你在一起,而你在低頭看手機。”這是網上頗為流行的一個段子。自從智能手機普及以來,這個“最遠的距離”也成了大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距離。今年3月,浙江某高校面向大一學生髮起課堂“無手機”倡議,然而當手機越來越成為“必需品”的當下,課堂“無手機”又是否是治療“低頭族”的一味良方�4月26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  手機本是如今人與人之間溝通聯繫必不可少工具,但是在許多高校課堂上手機卻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“失聯”的禍因。為了整治課堂上“低頭族”日益成風,浙江許多高校都開始實行“無手機課堂”。鼓勵學生以自願申請“無手機”課堂試點班的方式,將手機隔絕在課堂之外,恪守課堂新公約。此舉的出發點值得肯定,老師在講臺上口乾舌燥辛苦講課,學生卻在下麵手忙指亂低頭玩手機,大學課堂成“低頭族”重災區,校方當然不能聽之任之。“課堂無手機”可謂給治療高校“低頭族”下了一劑猛藥。但是光靠此舉真能藥到病除嗎?
  學生上課成為“低頭一族”,手機確實是一大“病因”。但是引發這一癥狀的絕對不只有這一點,俗話說對症下藥方可藥到病除。校方將手機看做“罪魁禍首”整治低頭族難免“治標不治本”。上課玩手機是因為學生難以抵抗手機終端上各種娛樂功能的誘惑,反映出學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。禁手機治得了外因卻治不了“內傷”。此舉提高得了學生的課堂效率,但卻不能提高學生自律的能力。非但治不好高校低頭族的病,而且還為學生日後發展留下了隱患。
  說到底,低頭族的頭抬不起來只是因為手機能排遣無聊。課堂內容不吸引人,老師只顧在講臺上大唱“獨角戲”,即使沒有手機學生的視線還是不會停留在講臺上。到時還是會“舊病複發”。在江西的另一家高校,一名教政治課的老教授為了讓學生抬起頭把註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,決定將多年前學的“快板”帶進課堂,把枯燥的政治課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快板詞使得課堂氣氛極為活躍,少有低頭族。這啟示我們治療“低頭族”,還得為課堂教學下藥。老師們從自身的角度多一些反思和改變,再少些枯燥、獃板、空洞和概念化的教學,多些再多些教學方式的創新和變革。低頭族的癥狀一定能大大改善。
  如果禁手機對於低頭族是味“苦藥”,那麼改善課堂教學無疑是一味“甘藥”,一苦一甜,雙管齊下,“低頭病”自然可藥到病除。
  文/彭初陽  (原標題:治“低頭族”還得為課堂教學下味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n25gntjh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